錨定現代化 改革再深化(三)
市場準入“全國一張清單”激發新活力
《求是》雜志記者 黎海華 中國發展改革報記者 安 寧
臨近接單晚高峰時車輛電量不足,網約車司機王師傅點開“海南充電樁”APP,查找附近快充點,驅車2.5公里就充上了電。目前,海南全省公共充電樁接入率達100%,在全國率先建成新能源汽車充換電“一張網”。“一張網”的背后是“一張清單”。在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中,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2021年4月為海南量身定制了全國首個放寬市場準入特別措施,有效破除市場準入隱性壁壘,給眾多企業公平參與新能源汽車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創造了條件。截至2024年7月,海南“一張網”平臺已累計接入212家充換電設施運營商,4.67萬槍充電樁,實現“一個APP暢行全省”目標。
放眼全國,從2016年試點版的328項,到2018年首張全國版的151項,再到2022年全國版的117項……一張“瘦身”成效顯著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不斷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新時代開拓性的制度創新。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以外的行業、領域、業務等,各類經營主體皆可依法平等進入,這是加快完善市場準入制度的重要抓手。相比正面清單規定“可以做什么”,負面清單只管“不能做什么”,一字之差體現了發展思路創新,打開了發展空間。
世界多數國家有針對外商投資的負面清單,但針對境內市場實行內外資一致適用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沒有成熟的先例。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此后,國務院發文提出“改革市場準入制度,制定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15年,國務院再次發文,對如何建立和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作出細化要求。2016年有4個省市成為先行試點,2017年試點范圍擴大到15個省市。黨的十九大要求“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2018年,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正式實施,我國成為全球首個真正建立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的主要經濟體。黨的二十大將市場準入制度明確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礎制度。幾年來,清單按照動態調整機制,不斷優化縮減,先后出臺了4版。從提出、試點到全面實施、不斷完善,再到基本成熟定型,透過這張清單的政策時間線,新時代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制度建設創新軌跡躍然紙上。
對各類所有制企業一視同仁。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全面實施后,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內資還是外資,大企業還是中小企業,都依法享有同等的市場準入條件待遇。
清單的每一道“減法”,都意味著一個更加開放的領域,更多社會力量能夠跨入曾經的“高門檻”行業。截至2023年底,我國登記在冊的經營主體達1.84億戶,比上年底增長8.9%。2024年上半年,我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69萬家,同比增長14.2%。
清單的每一盞綠燈,都是創新駛入快車道的信號。2023年9月,合肥市在駱崗中央公園全域12.7平方公里率先建成全球首個海陸空全空間無人體系應用示范項目,吸引全國數十家創業企業參與示范項目建設,有力破除市場準入障礙,形成“標準引領、場景開放、市場推動、產業聚集、體系升級”完整循環,未來能夠催生至少千億量級新型基礎設施投入。
牽引一系列制度改革。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是一項系統性改革工程,要確保各類經營主體依法平等進入清單之外的領域,僅憑一張清單是遠遠不夠的。負面清單制度這項改革自謀劃之初,就循著確保清單地位牢固樹立、清單要求扎實落地、經營主體意見得到順暢表達、準入環境得到客觀評價的一整套制度體系,倒逼簡政簡到位、放權放到位,持續加強和改進事中事后監管,不斷優化公共服務。
2021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建立違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案例歸集通報制度,至今已公開通報100多個典型案例,并以“釘釘子”精神逐項督辦整改到位。同年,市場準入效能評估試點工作啟動,經過探索,已基本建立成熟的評估工作機制和指標體系。以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為起點,牽引了審批、投資、監管等一系列制度的改革,有力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要“深入破除市場準入壁壘”,“完善市場準入制度,優化新業態新領域市場準入環境”。《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完善市場準入制度的意見》2024年8月印發,圍繞構建開放透明、規范有序、平等競爭、權責清晰、監管有力的市場準入制度體系作出系統部署。隨著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各項舉措的有效落實,我國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將不斷完善。
“全國一張清單”的制度創新正不斷激發出新活力,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邁出鏗鏘步伐。
記者手記: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支持企業更好參與市場合作和競爭”。我國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不僅是一張“單子”,更是確保所有經營主體平等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一整套制度體系。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完善市場準入制度,必將不斷釋放改革紅利,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闊步前行。
欽州港:高水平打造北部灣國際門戶港
《求是》雜志記者 陳有勇
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欽州港片區位于美麗的北部灣,背靠大西南,面向東南亞。欽州港作為我國西南陸路運輸距離最短的出海口,北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南連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我國西南地區走向東盟國家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
盛夏時節,碧海藍天,萬噸巨輪往來穿梭,遠處汽笛聲陣陣響起。置身欽州港,樞紐、開放、活力等鮮活詞匯頓時在腦海中活躍跳蕩。
“構筑沿海沿江沿邊全方位對外開放平臺”,“辦好自由貿易試驗區,把獨特區位優勢更好轉化為開放發展優勢”,“高水平打造北部灣國際門戶港,提高江鐵海多式聯運能力和自動化水平”,“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為廣西開放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有力推動欽州港進入發展“快車道”。2017年4月,首趟“渝桂新”南向通道試運行班列從廣西欽州港站開出,駛向重慶團結村站,這是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的前身。2019年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標志著西部陸海新通道上升為國家戰略。
近年來,欽州港片區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在全面落實廣西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賦予的改革試點任務基礎上,持續開展差異化探索,大力推進機構創新、機制創新、政策創新等系列創新,先后承接自治區級和欽州市級行政權力事項368項,最大限度實現“園區事片區辦”,企業注冊登記實現“秒批即辦”。目前,欽州港片區承擔廣西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賦予的94項改革試點任務已全部落地實施;累計形成200多項“欽州特色”制度創新成果;累計向商務部報送具有全國首創性的制度創新成果18項,其中“集裝箱跨境物流‘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改革”案例入選全國自貿試驗區第五批“最佳實踐案例”。
“集裝箱跨境物流‘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改革按照信息全流程共享、物流全過程跟蹤、成本全周期管控的思路,以成本、效率綜合治理能力提升為突破口,通過跨領域、跨部門創新協作、政策協調以及試點探索,系統集成攻破集裝箱‘門到港、港到港、港到門’的全流程堵點。”欽州港片區制度創新局負責人介紹,這一改革創新成果,使欽州港跨境集裝箱綜合物流成本和中介服務收費大幅下降。
為了吸引更多貨源貨品、物流企業,欽州港創新開展多式聯運“一口價”收費模式,為企業提供“一單到底、一票結算、一次委托、一口報價、一次保險”的綜合物流服務。“欽州港的繁榮,關鍵在于業務模式的創新。”廣西北部灣國際聯運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欽州港開辟了‘鐵路集裝箱下水’業務,出口貨商只需要在本地用鐵路集裝箱裝貨,再運到港口裝船出海,無需多次裝卸貨,可以解決調運成本高、倒裝時效差的問題。”得益于持續優化的服務能力和降費措施,西部陸海新通道運輸品類也由最初的陶瓷、板材等50多個增加至糧食、汽車配件、電腦配件、裝飾材料等1150多個。
欽州港片區的改革創新不僅體現在持續完善的業務模式上,還體現在不斷提升的智能化水平上。欽州港依托國際貿易“單一窗口”,通過實施口岸作業流程再造和無紙化信息建設,整合建設“數智化”港口綜合服務平臺,創新實現鐵海聯運港站“一體化”智能監測“秒通關”,提升集裝箱“數智化”治理能力。2023年6月30日,欽州港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和欽州中心站拆除了物理圍網,海關統一監管,初步實現區域一體化,大幅提升了欽州港的作業效率。
圖為2024年5月9日拍攝的夜幕下的欽州港碼頭。 新華社記者 張愛林/攝
從高處俯瞰欽州港,巨型橋吊在自動化設備的控制下精準卸載貨物,集裝箱卡車在“U”形道路上穿梭,碼頭整個作業片區看不到一個工作人員。“我們采用了全球首創‘U’型工藝方案,建成全國首個鐵海聯運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廣西欽州保稅港區盛港碼頭有限公司總經理宋海濤言語中充滿自豪,“因為新一代尖端技術的加持,集裝箱碼頭實現高度信息化、標準化、全自動化。相比人工碼頭,操作人員減少70%。”
伴隨著樞紐化物流網絡的加快構建,西部陸海新通道的戰略通道作用更加凸顯,促進經濟深度融合的綜合性國際大通道功能更加完備。澳大利亞鋰輝石、東南亞橡膠等進口貨物增長迅速,廣西的汽配、板材、玻璃和紙產品等優勢產品也加速“出海”。目前,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輻射我國18個省(區、市)72個城市153個站點。欽州港集裝箱航線達69條,通達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港口。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提高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開放水平,加快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全面開放格局’,向我們吹響了集結號、發出了動員令。”欽州港片區管委會副主任左孔天說,“我們將持續推進體制機制創新,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助力全面開放格局加快形成。”
新時代新征程,欽州港正滿懷自信地擁抱世界、走向未來。
記者手記: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做好對外開放這篇大文章,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承關懷而奮起,銘囑托而前行。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中,欽州港正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持續深化鐵海聯運體制機制創新,不斷提升港口能級,奏響聯通山海、牽手世界的新樂章。
賀蘭山下美酒香
《求是》雜志記者 劉名美
藍天、白云、蒼山為幕,園林式、城堡式等各色酒莊散布山腳,一望無垠的葡萄園綿延成綠色海洋。置身園中俯身細看,釀酒葡萄正值轉色期,它們或由青變紫、或由白轉金,一顆顆小小的果實緊緊成簇,縱享日光的愛撫……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是我國最大的釀酒葡萄集中連片產區,酒莊酒產量占全國的近一半,被列為世界葡萄酒產區新板塊。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葡萄酒產業大有前景。”2020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寧夏的葡萄種植園,同正在作業的工人和技術人員親切交流,強調寧夏葡萄酒產業要提高技術水平,增加文化內涵,加強宣傳推介,打造自己的知名品牌,提高附加值和綜合效益。4年之后的2024年6月,總書記再次來到寧夏調研,在聽取自治區負責同志匯報時,了解到寧夏葡萄酒暢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勉勵道,“品牌塑造需要久久為功”,“酒好不怕巷子深”。
寧夏葡萄酒具有酒體飽滿、香氣馥郁、糖酸適度、甘潤平衡的特質,這樣的好酒離不開好葡萄。20世紀80年代,位于銀川市永寧縣的玉泉營農場為改變耕地不足、農場貧窮的面貌,引進了一批葡萄苗木。然而,最初試種的20畝釀酒葡萄全部失敗。專家論證認為,賀蘭山東麓冬季嚴寒、開春后伴有霜凍,是葡萄種植無法逾越的難題。面對失敗與爭議,農場職工沒有輕易放棄,反復嘗試后摸索出“火炕催根、營養袋育苗、開溝換土、覆膜深栽”的方法,成功在塞北荒灘種植出釀酒葡萄。如今,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建立了釀酒葡萄脫毒種苗三級繁育技術體系,集成推廣淺清溝、斜上架、深施肥、統防統治、高效節水灌溉等技術,釀酒葡萄種植基地開發面積超過60萬畝,建設了195公里種植長廊,推進40余萬畝荒灘變綠洲。在這里,葡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遇冬而眠,感時而出。“每年4月左右,我們把沉睡了5個月的葡萄藤從地里挖出來,上架、綁蔓。”王奉玉跟釀酒葡萄打了幾十年交道,說起葡萄立刻神采飛揚,“葡萄冬天在地里睡覺,積蓄著能量,出土后充分吸收融合賀蘭山東麓的風土味道,成就了寧夏美酒的優勢。”
賀蘭山東麓與多個世界釀酒葡萄名產區共享北緯37度到39度的“黃金地帶”。賀蘭山深處吹來的風,當地以淡灰鈣土、礫石土和風沙土為主的土質,干燥少雨、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的氣候,奔騰不息的黃河水,讓葡萄具有發育完全的香氣、良好的色素沉淀和協調平衡的糖酸度。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技術協同創新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寧夏充分發揮了自然稟賦并使之成為獨一無二的產業優勢。有的葡萄品種在其他產區表現平平,但在寧夏卻形成了獨特風味,釀出的酒在國際大賽上驚艷世界。”
葡萄酒七分靠種,三分靠釀。一顆顆晶瑩剔透的葡萄,經過采摘、破碎、發酵、陳釀、裝瓶、窖藏等一系列工序,方能成就馥郁芬芳的佳釀。“葡萄酒可以粗略分為甜酒和干酒。干葡萄酒糖分極低,能夠充分體現葡萄本身的風味,也不易生長細菌。”俞惠明和他的工友們于1984年釀出了寧夏第一瓶干型紅葡萄酒。那時,在沒有發酵降溫和自來水給排水等設備、沒有輔料的艱苦條件下,他們反復實驗、失敗后再戰,終于通過手工破碎、發酵等方法,釀出了甘露瓊漿。“現在,賀蘭山東麓產區已經建立了葡萄酒技術標準體系和48項技術標準,近年來又有科研團隊實現了本土葡萄酒酵母研發‘從0到1’的突破。”俞惠明說,“寧夏葡萄酒產業正在實現技術引領高質量發展。”
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現有酒企超過260家,年產葡萄酒1.4億瓶。圖為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酒莊中的酒窖。 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供圖
寧夏葡萄酒天生麗質又得技術加持,卻也曾面臨“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問題。盡管我國古代就有“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浪漫,但現代葡萄酒工業的發展在世界范圍尚算年輕。“寧夏2012年出臺了葡萄酒產區保護條例,近10年來不斷出臺各類文件為產業提供政策支撐,并成立專門管理機構。寧夏大學等院校開設了葡萄酒相關專業,越來越多在世界其他葡萄酒名產區學成歸來的人才也陸續投身寧夏葡萄酒事業。”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管委會工作人員介紹,“近年來,國際葡萄酒大獎一直有賀蘭山東麓產區的身影,中國(寧夏)國際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覽會已連續舉辦4年。我們努力講好中國葡萄酒故事,推動提升國產葡萄酒的大眾認知、消費和認可,推動葡萄酒文化和‘葡萄酒+’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在賀蘭縣的葡萄酒小鎮,曾經“砂石遍地跑”的荒灘上建起了近千畝的葡萄園,配套了酒店、咖啡廳、兒童活動中心等設施,全年用工超過1.5萬人次,既不與糧爭地,又為周邊村民提供家門口就業崗位,帶動各族群眾增收。近4年來,賀蘭縣不斷探索“酒旅”融合等產業模式。在葡萄酒小鎮,晴覽山巒、夜望繁星、人與天地融合,搖晃酒杯品中國葡萄酒之甘醇,正在形成自然與人文交流新方式和旅游消費新場景。負責小鎮餐廳運營的趙鉦,自豪地向記者描述起國外客人對中國葡萄酒的贊美,“在一些無葡萄酒不歡的歐洲國家,中國葡萄酒也收獲了當地客人的肯定。”趙鉦在國外學習過酒店管理,還在北京得過侍酒師比賽的冠軍,講起為什么來到寧夏,他說,“這里有好的產區和產業前景,中國葡萄酒可以平視世界。”
記者手記:
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諄諄囑托,要構建體現寧夏優勢、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按照總書記指明的方向,寧夏發揮風土特色與優勢、把穩質量與技術、建強政策和人才支撐、推動品牌塑造與文旅融合,葡萄酒特色產業這張“紫色名片”愈發熠熠生輝。